《海洋科学》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对我国来说,作为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疆域和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大有可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员会长七次会议上的《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19年海博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3万亿元,比2011年名义增长83.0%。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保持稳定,2011年至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9%以上,2018年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海洋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海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共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共建海洋生态文明;坚持合作共赢,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
海洋强市各尽其能
发展海洋经济已是国家战略,拥有天然海洋资源的各地市都勇立潮头,奋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我国沿海城市众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无论是广东、浙江还是山东等沿海大省,各沿海城市在发展城市海洋经济都不遗余力,各显神通擦亮蓝色经济金字招牌。2019年4月11日,自然资源部《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正式公布。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据测算,2018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84万人。
珠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224.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7个海岛……作为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向海而生、走向大海,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是珠海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2019年7月16日,江苏海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云洲智能的创始人张云飞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征服不了火星,但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征服大海,通过技术创新来变革人类开发海洋的传统模式,打造智慧海洋,服务于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最终世界将进入水上智能时代。”
为进一步把珠海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率先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珠海近年来动作频频,培育和引进了云洲智能、中海福陆、三一海洋重工等科技企业,并于2018年12月成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加快聚合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湛江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奠定了湛江港在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中的主枢纽港和唯一的亿吨大港地位;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泛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三大经济圈”有一块小小的交集区域,广东省湛江市恰好位于此处。
湛江发展海洋经济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在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湛江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湛江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涵盖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水利用、海洋油气、海洋旅游的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战略选择 作为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向海而生、走向大海,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是珠海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随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建设顺利推进,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湛江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16年的12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446亿元,增长15.2%;海洋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6.7%。海洋经济总量排行在广东省地级市继续名列首位。2017年,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601亿元,占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0%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占湛江市GDP的11.5%以上。湛江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蓝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管辖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562公里,拥有港口区位、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旅游五大基础优势。2017年,宁波从全国13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据当地居民介绍,40年前的宁波仅仅是浙江沿海的小城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来以传统渔业为主的海洋经济逐渐向包含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工业等领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