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是依托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十二项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7月26日正式立项,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
该项目于2009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正式确定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为设计单位;同年12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武昌造船厂作为建造厂。
“科学”号的主要特点:
该船满足无限航区要求,是具有全球航行能力的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符合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的4 000吨级(总吨位)现代化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为国家深海及洋区的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该船为长艏楼、球艏型、B3级冰区加强型钢质特殊用途船。其机舱位于船舯略偏后,有两层纵通甲板、双艏侧推,且拥有两套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以及综合导航定位系统。“科学”号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科学”号主要可实现如下科学目标:
● 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
● 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
●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 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
● 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
● 深海海底油气(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机理。
2012年6月28日,由708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研究所设计、武昌船厂建造并入级CCS中国船级社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顺利签字交船。在未来的20年内,该船仍会成为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的主力船之一,并同现有和拟建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和专业调查船互为补充、配合,逐步形成我国海洋探测调查的完整体系。
“科学”号于2011年11月30日在武昌下水,2012年5月28日进行了倾斜试验,并于6月14日至20日,由武昌造船厂组织船东、船检、监理、各设备商及设计单位在东海长江口水域参加为期一周的海上航行试验,各项试验结果反映该船设计和建造十分成功。不仅空船质量、快速性、操纵性、噪声振动等主要性能全面达到预设目标,而且船舶的综合布置、快速性指标、抗风稳性、电站负荷、船舶油耗、定位能力、动力系统可靠性以及生活环境舒适度,经实船测试结果证明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型船舶的先进水平,获得了船东的高度评价。
表1 “科学”号主要技术参数总 长 99.8 m垂线间长 88.8 m型 深 8.9 m型宽(最大)17.8 m设计吃水 5.6 m航 速 >15 kn单机经济航速 12 kn人员编制 80人排水量 4 660 t抗沉性 满足SPS2008对超出60人的特种用途船要求稳性及航区 抗12级风,无限航区船体材料 钢质自持力 60天续航力 15 000 n mile推进电机ABB永磁同步电机2台(双吊舱推进)1 900 kW
图1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
“科学”号是708研究所多年来自主设计的又一型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它的成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国际新一代科考船的发展特点。该船在设计时需解决大量现代海洋科学考察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国内尚无可参考的先例;在设计中也尝试了诸多设计创新,例如,为获得优良的科考环境,采用了包括主机双层隔振的综合减振降噪措施;为提高科考作业效率和作业空间,采用国际流行的不对称上建布局,设计遮蔽作业车间和右舷尾部集中控制室,并综合考虑通用实验室和移动式作业甲板;为确保多个重要科考项目的作业工况,设计研制了国内首个科学桅、升降鳍板、首侧推封盖和重力取样翻转机构等新系统。“科学”号的船型设计以及船上众多系统的设计创新,其本身的理念和实践对于国内科考船设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些创新设计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随着“科学”号的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已实现新的突破,迈入国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