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

综合新闻

迈向深蓝,科技赋能“海洋牧场”

来源:海洋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0

◎ 科技日报记者?马爱萍?通讯员?刘琦

以海为媒介,乘风破浪,以海鸥为伴……随着夏天的到来,山东荣成的大洋牧场迎来一队同学的到来游学。近年来,荣成市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渔民富裕”为动力,大力建设“资源修复+生态养殖+优质高效”的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 ”。

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设施等方式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

网页截图

"状态支持功能分区和环境保护规划,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海域建立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工鱼礁的设计、建造和放流、配套船舶、管护平台、监测管理系统设施设备建设;海藻养殖场、海草床移植与修复等。使用的技术包括:人工鱼礁的制作与安置;海藻、海藻、珊瑚等的移植与修复;增殖与释放;建设海底在线观测系统等” 7月8日,全国渔业技术推广站、中国水产学会资源保护部主任罗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海洋牧场建设原则等自主创新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级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建设必须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产出。要加强以生态修复、增汇为主要目标的固碳生物功能群建设。统筹协调打造海洋牧场、恢复重建生态系统四大事件,充分发挥海洋减排增汇作用,实现“双碳”目标。”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洪生中科院海洋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告诉记者。

为规范国家海洋牧场建设,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组织编制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等国家标准。

2020年7月15日,游客乘船参观容城国家海洋牧场(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贯彻“两山论”,在海洋牧场建设的原理、技术、装备、模式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构建“规划布局——科学选址”。 ——栖息地恢复——资源保护——安全保障——集成开发海洋牧场综合技术体系,科学布局和规划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洋牧场栖息地高效营造和重点资源保护等工作,实现精准定位、精准评估、精准预测、精准收获、精准施策。构建智能信息平台,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建立智能专家决策系统,实时保障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杨洪生说。

加强成果转化

促进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与海洋经济

山东省杨洪生介绍 将海洋牧场作为海洋产业的第六次浪潮,壮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海洋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已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10个,省级海洋牧场17个;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年收入30亿元以上,增加渔民收入6亿。多元化。”荣成科技局副局长王欣指出。

< p>2020年7月15日荣成国家海洋牧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在科技支持方面,王欣说,首先,大力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印发《关于优化百人计划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进威海市以上高层次人才20余名;二是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培育出“荣富”耐热海带等10多个新品种。三是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开发建设多层次综合养殖技术(IMTA),形成“一草一草”。海,海中一草,海床一草”。

“在在智慧发展方面,建设以现代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智慧海洋牧场。目前,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表研究所和荣成荣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研制成功牡蛎捕捞平台,样机已完成。并通过了威海市海洋开发局、山东省水产学会等单位组织的专家验收。该平台符合传统的人工操作。与该方法相比,同样单位收获可节省人工90%,生产效率提高10倍,回收率提高到99%。”王欣说。

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海洋牧场创造了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我们提出了‘水生生态牧场’发展的新思路,即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栖息地恢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水域构建具有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渔业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 ”杨洪生说。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